• 部门领导
  • 本部职能
  • 机构设置

  李多宽  南京海关党组书记、关长

  盛占省  南京海关党组副书记、副关长

  冯忠明 南京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兼南京海关政治部主任

  王 杰  南京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

  沈晓红  南京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

  司永胜  南京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兼南京海关缉私局局长、缉私局党组书记

  王允泰  南京海关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

  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是我国对外通商贸易和文化交往较早的地区之一。因此,南京地区很早就有了具有海关性质的关津。东晋起至南朝宋、齐、梁、陈时期设在都城建康(今南京)的方山津、石头津,是南京最早出现的略具海关雏形的管理机构,除负责征收“通关税”、检查违禁物品外,还负责查缉“亡叛者”,即私通“敌国”的逃犯。宋、明两朝,南京均设有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如建康榷货务、龙江关、大胜关等,专司征收船料钞和货物税。清朝,还在南京地区增设了新江关、新安津、西新关,以征货物税为主,沿江关卡兼收船钞。

  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在天京设置有天海关,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革命政权设置的海关机构。天海关设立后,执行独立的海关政策,鼓励正常贸易,实行轻税政策,严禁鸦片进口,在促进生产,发展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治三年(1864),天京被清军攻陷,天海关即告结束,前后仅存12年。

  海关主权是国家主权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所设的海关由自己管理,关税完全是自主的,当时的关税政策对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抵制外国商品冲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鸦片战争后,根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开放沿海及长江各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列强又籍口清政府关治腐败,纷纷插手海关事务,最终由英国人攫取了海关最高领导权总税务司一职。从此,海关行政管理权、关税自主权和税款支配权丧失殆尽。1899年,金陵关开关,英籍总税务司赫德任命英人安格联为金陵关税务司,这是南京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金陵关成立时,清政府在金陵关内设监督公署,此举意在监督海关税务司和管理常关,但由于海关管理权实际掌握在洋人手里,监督公署有名无实。这一时期,金陵关不仅实行的是一整套西方的海关管理制度,所执行的税率也被限制在“值百抽五”的极低水平,同时还把持了南京港务、航政、邮政等管理大权,参与搜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情报,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重要工具。辛亥革命前,海关税款虽已被用作债、赔各款的抵押,但仍由各地海关监督负责保管和支付。民国元年,列强要求各地海关税款全部移存其指定的银行。从此,金陵关税款也

  办公室

  法规处

  关税处

  监管通关处

  审单处

  加工贸易监管处

  综合统计处

  稽查处

  风险管理处

  企业管理处

  缉私局

  技术处

  财务处

  关务保障处

  人事处

  教育处

招考人数排行

报考人数排行